風險優先級數(RPN)是評估錫鬚(Tin Whisker)風險的方法
各位,
錫鬚(TW)持續產生讓人注意。人們通常建議其風險大且仍不可知。風險優先級數(RPN)可幫助釐清錫鬚風險。RPN是什麼?它是根據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的風險優先級數。如同連結:
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是一種操作規程,旨在對系統範圍內潛在的失效模式加以分析,以便按照嚴重程度加以分類,或者確定失效對於該系統的影響。一個成功的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可以幫助團隊根據以往相似產品或製程經驗判定潛在的失效模式,讓團隊得以最少的精力和資源消耗設計無失效的系統,從而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它廣泛應用於製造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服務行業的應用也在日益增多。
風險優先級數(RPN)是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重要的一部份。它是個具有介於1至10的3個級數的產品。第一個級數是可能失效的嚴重程度值(S) 。「10」代表若失效將導致人員受傷,「7」代表失效將導致客戶的極度不滿意,「2」代表失效只會導致些微的負面影響。
第二個級數是失效機率值(O)。「10」代表每天都會發生失效(讓我想起了 Windows Me!)或每3次會發生失效,「7」代表每月都會發生失效或每100次會發生失效。「2」代表六標準差失效率。
最後的級數是失效發現指數(D)。「10」代表無法被執行或不可能檢測潛在的失效。「7」代表人工檢測方式不可靠,「2」代表100%有效的檢測潛在失效。
所以,若是一項產品其風險優先級數(RPN)為10x10x10 = 1000將會是個災難,其失效是危險的、頻繁且無法事前先被檢測出。工業規則經驗建議:當RPN為200時即需要處理,當RPN為75時通常視為可接受情況。
讓我們以RPN檢視錫鬚(TW)的「估計值」。我們設定是個人電腦中關鍵的積體電路應用。 我們合理假設嚴重程度值(S)為8(發生故障的元件不宜使用) 。錫鬚(TW)對於未來的失效難以檢測,因此發現指數(D) 應設為最高10。此時,兩級數相乘結果為80。不好的開始。
錫鬚(TW)失效模式的機率值(O)有顯著的不同。當試圖評估錫鬚(TW)的發生時,通常會參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網站 。該網站許多的參考資料列出了一些錫鬚(TW)的失效。讓我不解的是人們似乎對於幾十年的數據收集中只出現少於100個失效案例並不領情。當然,錫鬚(TW)失效並不常見。我無法在網路上找到符合RoHS標準產品的失效報告。所以,評定機率值(O)不應高於2。 我認為少量錫鬚(TW)失效的原因顯然是錫鬚(TW)減少技術已被廣泛地採用。
反之,我會認定組裝時未經適當的製程管控及材料使用的「進程」製程缺陷像是雙球效應或葡萄狀焊點缺陷與錫鬚(TW)相比應具有更高的RPN值。然而,若您使用正確的銲錫膏、方法及遵循組裝的注意事項,則不用過於擔心。
敬祝,
Dr. Ron
圖片: http://blogs.indium.com/blog/an-interview-with-the-professor/0/0/ed-briggs-weighs-in-on-graping
Connect with Indium.
Read our 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