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效應: PCBA之死
墓碑效應(也稱作為曼哈頓現效應、吊橋現象或巨石陣效應)是指(用最簡單的最普通的觀念解釋)當被動器件的一端例如電阻或電容起立超出焊錫並與電路斷開時發生的一種效應。但是被動器件不受此效應限制。其他表面底座裝置也可發生墓碑效應(請查看墓碑效應二極體圖片-頂端)墓碑效應是一個“致命的”缺陷是因為它形成了斷路。
-
墓碑效應再次成為一個中心問題-根本上由於兩個主要的問題:
- 過渡到無鉛(偏高回流溫度、相關的助焊劑問題)
- 微型化 (0201s 和 01005s)
各種因素能促成墓碑效應。我們(作為一級焊膏供應商)通常遇到的一種叫做 PCB組裝不均勻加熱,這可以導致一種膏體沉積在另一元件(如上述描述)前溶解並變得潮濕。嘗試獲取更高的回流溫度並按要求擁有新主流無鉛合金能加劇更大的熱梯度穿過 PCB (從元件的一端到另一端)。
通常在回流溫度曲線上稍作調整就能輕鬆地糾正熱梯度。
- 回流爐作業員能減慢升降溫速度。偏慢的升降溫速度顧及到的是PCBA的多次統一升溫。
- 另一技術即為在合金融解溫度( 固線)下採用“浸透”。例如,就SAC305曲線(217°C固線),作業員在溫度205 °C to 210°C範圍內實施“浸透”30到120秒。這需顧及到 PCBA 偏冷部分能“追趕上”偏熱部分。在達到熱平衡後,作業員可以阻止溫度達到適當的峰值溫度(例如:245°C)。這一技術(在右邊顯示的回流溫度曲線描繪出來)顧及到在大致同意時間所有焊膏沉積融解並弄濕元件終端;從而減輕墓碑效應的影響。
潤濕速度和潤濕力也直接與焊錫融化率有關。顯而易見的是潤濕只有焊錫是液體狀態而不是固體狀態下才發生。由於這個原因,不易溶解(合金在一個溫度下開始溶解但直到某一更高的溫度時才能完全成為液體)的焊錫合金比易溶解的焊錫合金能產生較少的墓碑效應,兩者其他的所有的情況均相同。Sn63 (63Sn 37Pb)是一種易溶解的合金並能在183°C 時能完全從固體轉化為液體。Sn60 (60Sn 40Pb)是一種不易溶解的合金並開始在183°C 時開始融化,但是直到191°C 才完全轉化為液體。至於像Sn60這種“不易溶解”的合金在183°C到191°C 時,固體兩種狀態共存。為此,一些焊膏製造商已經研發出的合金能逐漸融化(特意為不可融化)以對抗墓碑效應。
將焊膏沉積和元件端正地置於焊盤上是至關重要的。任何支管都可以影響焊錫弄濕終端並能導致墓碑效應。
微型化可被視為偏小偏輕被動元件例如0201s和01005s的特徵;當顧慮墓碑效應時,微型化創造出鬥爭的局面。考慮到場地的總體規模偏小,控制焊膏存放地點(請看右邊的圖片)、元件的放置及焊膏量是有難度的。此外,偏小的元件也固然偏輕,因此更加容易將其持續上拉。
在SMT裝配中,控制墓碑效應是一個關鍵問題。但當一個人熟悉導致墓碑效應的原因後,就能控制墓碑效應
請聯繫我討論墓碑效應
Eric Bastow: 高級技術支援工程師
電話: +1.315.853.4900
郵件: ebastow@indium.com
Translation powered by Avalon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Connect with Indium.
Read our latest posts!